中国防盲网

“青藏高原光明行”――四川行

来源:全国防盲指导组 发布时间:2008-05-29
浏览次数:
  “青藏高原光明行”是卫生部全国防盲指导组从2003年开始的大型免费治疗白内障的活动,北京的眼科专家分批到青藏高原为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此次活动为青藏高原光明行之六――四川行。
理塘县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地处四川省西部,甘孜州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城,平均海拔4133米。县内居住着汉、回、彝、土家、纳西、苗、羌等七个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94%。被称为“世界高城、雪域圣地、草原明珠”,由于长期高原紫外线过度照射暨没有眼科医生,该地区白内障患者众多。
 
  此次青藏高原光明行,在防盲办主任胡爱莲的带领下,于9月23日抵达理塘县。由于路况较差,他们一行于晚上7点才到,而且大家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高原反应,心慌、气短、头痛,尤其是宋旭东主任,口唇发绀,但大家只是稍事休息,就奔赴医院进行实地考察,从门诊筛查病人、B超检查、术前准备到对其手术室布局及消毒等环节作了认真的部署,为第二天开展手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他们回到住处时已是11点钟,而当地的条件较差,没有热水,就是凉水也是黄色的,这时胡爱莲千方百计的为大家想办法,把困难降到了最低点,她就象大姐姐一样关心着每个人,监督大家按时服下抗高原反应的药物,并发放氧气袋。
 
  上千名来自甘孜牧区的藏族康巴牧民,从9月24日开始汇聚县医院等候北京眼科医疗专家的义诊,渴望通过白内障手术重获光明。医疗队的同志们第二天便投入到自己的岗位,在县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凌宇和孙晶大夫在门诊筛查白内障病人,谢玉英大夫作B超,胡主任和宋主任,在作好手术的准备后,两人在四个手术床上,交替作手术,大大的加快了手术的速度。而护士刘静,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手术室护士,很快在当地培训了两名当地护士,协助作好手术台和巡回工作。由于手术病人都是藏民,语言不通,连当地的医生于他们交流都存在困难,于是刘静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病人的帽子上写上姓名和眼别,以便手术顺利不误。手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在极度缺氧的情况下,我们的医疗队员还要带着口罩和帽子,他们说话时都喘着粗气,嘴唇越来越紫,指甲也变成了黑色,但是由于手术工作的忙碌,他们已经没有了感觉,心中想的只有病人。宋主任在作手术当中全神贯注,完全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嘴唇已经由紫到黑,还是在我们的护士的提醒下,才偶尔利用接台的时候吸一下氧气。胡主任的脉搏一直在120次/分,但她自始至终坚持着。
 
  就这样,他们手术作到晚上8点才结束。晚饭后,大家又坐在了一起,总结了一天的工作,然后,又为第二天的手术准备了人工晶体和用药。
 
  几天来大家就这样默默无闻的工作着,谁也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他们没有一天在晚上12点以前睡过觉。短短的几天,他们成功的完成了白内障手术175例。术后病人反映非常好,他们激动的哭了。而此时此刻我们的医疗队员,也忘却了几日来的辛劳,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另外,在这次医疗队中,应当地政府要求,同仁医院又派出了一位内科风湿病医师刘壮,跟随眼科6位同志一起奔赴四川省理塘县进行“光明行”义诊活动。当地医院没有任何检测设施,连心电图,血尿常规,X线检查也做不了;药物以藏药为主,西药仅有10余种。虽然医院条件很差,但收治的病人病情却很重。截止到义诊当日医院已登记了1900名患者,要在此次义诊中进行诊治。刘壮医生,24日一早迅速赶至门诊,一上午就看了75个病人,破了门诊记录。刘壮经过情况摸底,发现大多数患者病种一致,都有“骨关节炎、高血压病、胃炎、胆囊炎”;疾病诊断容易,但病情控制不佳,高血压患者血压大多在170~190/110~130mmHg之间;现有的能用来治疗的西药不多;当地医生对风湿病概念不清(骨关节炎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鉴于这种情况,为了能使所有患者得到诊治,刘壮向领导汇报,安排四名藏医院医生与她共同看病,遇到诊断不清病历由她复诊,典型体征随时讲述。经过四天奋战,共诊治了1000余例病人,病种包括内外妇儿和传染病等多科疾病,最后一天,刘壮还为当地医生作了“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风湿病总论”知识普及。获得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在理塘的最后一天,大家在没有休息的情况下,又在胡主任的带领下,奔赴到理塘县的三所学校,进行了沙眼筛查,共计筛查学生四千余名。
 
  此次参加“青藏高原光明行”的全体同志,没有辜负党组织的殷切期望,充满感情、尽职尽责地为当地人民服务,把关怀带给了西藏各族人民,成功的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