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盲网

  •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斜、弱视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5-07-05
浏览次数:
弱视 1.弱视是怎么回事? 弱视是一种很常见的儿童眼病,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患病率约为3%,也就是说在我国3亿多儿童中,大约有1000多万弱视儿童,可见弱视是一个相当严重的儿童健康问题。目前已引起广大家长及眼科医生的极大关注。那么,什么是弱视呢?弱视是指眼球检查正常而单眼或双眼视力不正常,通过戴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0.9以上。弱视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大多数都是由于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受到阻碍而形成的。 2.弱视有什么危害? 弱视的最大危害是患儿不仅双眼或弹眼视力低下,而且常常没有完善的双眼视觉功能,没有精细的立体视觉,如下楼梯时没有深度感,看显微镜时没有立体感等,这将直接影响高考升学及职业选择,影响个人的前途。另外,弱视常引起斜视,从而影响美观及儿童身心发育。专家普遍认为弱视的危害大于近视,因为近视在戴矫正眼镜后视力即可达到正常,不需要其它治疗。而弱视则不同,如不及时治疗(戴镜及弱视训练),患眼的视力将会永久低下。 3.弱视如何分度? 弱视按矫正视力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弱视眼矫正视力为:0.6~0.8; 中度:弱视眼矫正视力为:0.2~0.5; 重度:弱视眼矫正视力为:低于或等于0.1。 4.弱视可分成哪几种类型? 弱视按发病机制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及先天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是指因眼位不正(斜眼)而引起的弱视。由于斜视,双眼看东西时常出现重影,即把一个东西看成两个模糊不清的东西,医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复视。为了消除复视,大脑中的视中枢就抑制那只斜视眼去看,这样看东西就不会出现复视,久而久之,斜视眼看的能力下降变成了弱视眼。然而这种弱视一般是可逆的,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最终结果是好的。 屈光参差性弱视是指弱视儿童双眼屈光度数相差较大,近视或远视度数相差在150度或以上,散光度数相差在100度或以上。由于双眼屈光度数相差较大,外界景物在左右两眼所形成的物象大小不等,清晰度不同,使双眼的物象难以融合成一个,两个物象互相干扰,大脑中的视中枢主动抑制屈光度数较大的眼,这只眼的视力便会下降而形成单眼弱视。这种弱视是可逆的,可以治疗的。 屈光不正性弱视是指双眼屈光不正的度数较高而患儿又没有及时戴矫正眼镜。他的特点是双眼视力相等或相似,屈光度数也相似。多发生于高度远视或高度近视的儿童,但远视眼更多见,约占70%。这种弱视是由于高度屈光不正导致景物不能在视网膜上成像,因而视细胞或视通路的生理性刺激不足。 在婴幼儿时期,由于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百般、上睑下垂等眼病,使光刺激受到阻挡,不能正常进入眼内,剥夺了该眼接受光刺激的机会,使得处于发育阶段的眼底视网膜由于生理性刺激不足造成发育不良或停滞,于是就形成了剥夺性弱视。这种弱视儿童视力很差,单眼多见,治疗效果也差。 先天性弱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弱视治疗效果不好。 5.如何早期发现小儿弱视?    提高弱视效果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何才能早期发现呢?为儿童检查视力是早期发现弱视的最佳办法。根据我们的经验,3岁半以上的儿童基本都能配合进行视力表视力的检查。在儿童第一次查视力前,家长应教会他识别视力表,以尽量避免检查视力时的误差。儿童应每隔半年或一年查一次视力,若发现视力低于0.8~0.9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则应及时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医生对视力不好的孩子在做散瞳验光检查后才能做出正确诊断。对有斜视的儿童,更应及早治疗,切不可轻信长大再治的错误说法。因为斜视患者成年后,即使做手术也只能使双眼达到正位,而弱视却因错过治疗时机而留下永久的遗憾。 另外,为了早期发现小儿弱视,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有无斜眼,看东西是否歪头或眼球抖动。如有上述情况,应及时找眼科医生。 6.孩子患了弱视怎么办?    一旦孩子被确诊为弱视,很多家长首先想到通过药物治疗,但至今,弱视的治疗尚无行之有效的药物。家长应马上为孩子配眼镜,并坚持每天戴镜,决不能时戴时摘;每年应进行一次散瞳验光,如眼镜不合适要即使更换。另外,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各种弱视训练。如弱视治疗仪的训练,平时让孩子多做精细工作:穿珠子、描画等。家长一定要按照医生要求,让孩子配合治疗,不要怕麻烦,而影响训练效果,甚至训练失败。 7.弱视不治疗可否痊愈?    可以肯定地说,弱视不治疗是不可能痊愈的。弱视不要治,而且要及时治。从视觉发育来讲,儿童12岁以前是视觉发育的可塑期,12岁以后再治疗弱视则视力恢复的机会便很小了。3岁是儿童弱视治疗的关键期,3~8岁为治疗的敏感期。总之,弱视治疗越早越好。 8.小儿弱视治疗的特点?    根据弱视的病因及种类,它是一种复杂的不易治愈的眼病。治疗过程枯燥、漫长、疗效反复。往往因患儿不能坚持而造成终生遗憾。因此家长的积极配合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在医院治,在家庭中也能治疗,而且行之有效。 9.弱视复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复发? 弱视儿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双眼视力均提高到0.9或以上,但是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一眼或双眼视力又降到0.9以下,常称为“弱视复发”。复发的原因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
    家庭因素: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视力已经恢复,忽视了巩固治疗,不督促孩子继续做弱视训练,不定期检查视力、眼光和更换眼镜。 (2)
    患儿因素:由于儿童自觉性差,不坚持戴眼镜,不能坚持治疗。有的患儿只在家长面前戴眼镜,离开家长就不戴。 (3)
    医生因素:对于斜视性弱视儿童在斜视手术后,可以因为弱视眼被遮盖时间过长而复发。 总之,只要弱视儿童存在斜视、屈光参差等导致弱视的因素不清除,弱视儿童没有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立体视觉,没有坚持进行巩固治疗,弱视都有可能复发。 10.弱视疗效的标准是什么? (1)
    无效:视力退步、不变或仅提高1行; (2)
    进步: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 (3)
    基本痊愈:视力恢复到0.9或以上; (4)
    痊愈:经3年随访视力保持正常。 斜视 1.斜视是怎么回事?     人的双眼之所以能够一起上下左右自如转动,完全是靠牵引每只眼球壁的六条肌肉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结果。如果其中一条肌肉的收缩力过强或过弱,无法跟和它相对抗的肌肉的力量取得平衡,就会引起斜视,这是引起斜视最常见的原因。另外,如果一条或多条眼外肌麻痹,或先天发育异常,或大脑中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中枢功能发生障碍,也会发生斜视。 2.斜视分哪些类型? 斜视种类很多,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
    共同性斜视:根据其是否能被融合反射所控制,又分为:隐斜视、共同性内斜视、共同性外斜视; (2)
    非共同性斜视:又叫麻痹性斜视,是由于支配眼球的神经或肌肉麻痹而引起的斜视; (3)
    水平型斜视:A-V综合症是一种亚型的水平型斜视,由于同时伴有垂直性麻痹,所以向上和向下注视时,水平斜视度的大小发生明显变化,就像英文字母的形态,因而称为A-V综合症; (4)
    特殊类型斜视 3.什么是“对眼”? 这是内斜视的俗称,是指一眼注视时,另一眼向鼻侧偏斜,在2-3岁儿童中十分多见。引起内斜视原因多种多样,有些与屈光状态及调节有关,如中、高度远视的儿童,由于远视没有被矫正,只有使用过多的调节才能看得清楚,从而诱发过多的辐辏(双眼向内会聚)引起内斜视。另外还有一些与眼外肌肉力量不平衡有关。 4.什么是“斜白眼”? 这是外斜视的俗称,是指一眼注视时,另一眼向外侧偏斜。常见于: (1)
    没有被矫正的近视,由于使用调节减少,调节性集合下降,而引起外斜视; (2)
    高度远视由于看不清而放弃调节也可出现外斜; (3)
    屈光参差:几双眼度数差别大,大脑就抑制视力较差的眼,而引起该眼废用性外斜。 5.斜视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不同类型的斜视治疗方法也不同。一般来说,共同性斜视首先应散瞳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来矫正屈光不正,轻度斜视只需矫正屈光不正即可矫正眼位。而与屈光不正关系不大的得原发性斜视,戴眼镜后斜视不能矫正,必须及时手术,而且手术年龄越小越好,这是因为只有在双眼单视功能建立前矫正眼位,并经过辅助训练,使将来有完好的同时知觉、融合力及立体视觉。非共同性斜视的治疗应首先找到病因,在针对不同病因进行药物治疗、综合治疗或手术治疗。 6.“斗鸡眼”如果不治疗,长大会自愈吗? 原发性内斜视是由于内外直肌不平衡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大,内斜视不可能改善,必须早期手术矫正。 继发性内斜视是由远视引起的,如果远视度数小,随着年龄的增大,内斜状态会逐渐好转,甚至恢复正常。 总之发现内斜视要及时去眼科找医生,切勿放纵让他自己发展。 7.什么是假性内斜?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 “对眼”,立刻带孩子去医院,经医生仔细检查后却告诉家长孩子眼睛正常。这是的家长很难理解,明明看上去眼睛向内斜,怎么回正常呢?这就是假性内斜,又称内眦赘皮,亚洲国家的儿童比较常见,在我国,近一半的儿童有内眦赘皮。这部分儿童由于鼻梁较平,上眼皮遮盖了鼻侧的部分眼白,造成“内斜”的错觉,随着年龄增长,鼻梁逐渐发育完全,鼻梁隆起后,这种情况便会消失。 8.先治疗斜视还是先治疗弱视? 一般来说,如果单眼弱视而又有需要手术的斜视时,应先治疗弱视,是弱视眼的矫正视力提高到和另一眼差不多时,再手术治疗斜视眼,这样有利于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和稳定。 如果双眼弱视,也应先治疗弱视,使双眼的矫正视力差不多时,再手术治疗斜视。 如果完全是继发性斜视,不需要手术矫正,在戴镜治疗斜视的同时必须进行弱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