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盲网

  •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近视眼和青光眼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5-07-05
浏览次数:
1.
    什么是高度近视? 如果近视高于6.00屈光度,则称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呈进行性发展,到晚期可发生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且配镜不能矫正。 2.
    高度近视的病因是什么? 遗传因素是高度近视的主要发病原因。我国高度近视眼的发生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者,子女100%为高度近视;父母一方为高度近视者,子女50%为高度近视;但也有的表现不完全。另外,环境因素如长期看近也是引起近视的一个原因,但在高度近视的病因中不起主要作用。 3.
    高度近视眼底有哪些变化? 低度近视一般不会出现眼底改变,而高度近视因眼轴过度伸长,可引起眼底的退行性改变。例如可见豹纹状眼底、视乳头有近视弧形斑、黄斑部改变、后巩膜葡萄肿等。 4.
    高度近视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一般来讲,视网膜脱离是高度近视最常见而且可致盲的并发症。因为高度近视眼的玻璃体呈液化状,可对眼球内的视网膜起到牵拉作用,而且周边视网膜常有变性和细小的裂孔,这就导致了视网膜脱离。由于玻璃体液化,患者常常感到眼前有黑影飘动。研究还证明,高度近视眼并发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比正常眼高6~8倍。 5.
    高度近视如何提高视力? 目前认为高度近视患者提高视力的方法为配戴眼镜和必要的手术治疗。配镜之前,首先要通过验光弄清度数。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底病变,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矫正视力。当使用完全矫正的镜片不能耐受时,只好降低度数(一般在100~300度之间),争取能够保持舒适和双眼视觉功能。因此高度近视患者应尤其注意,验光配镜到正规医院眼科。另外,配戴角膜接触镜可以增加视野、减少视物变形,并有较好的美容效果。但必须按要求操作,注意用眼卫生并经常更换,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近年来手术治疗近视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矫正视力好的高度近视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矫正视力不好的患者,手术效果也不理想,而且近视手术的远期效果尚难肯定。对于高度近视并有黄斑病变者,可用助视器帮助阅读及看远。 6.
    高度近视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
    应定期去医院检查眼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二,如果突然出现视野缺损、 暗点、视力下降等症,应立即去医院检查;第三,由于高度近视患者眼轴长,眼球壁比较软、薄,因此应注意避免剧烈的活动、震动及外力碰击眼球,以免发生视网膜脱离。 7.
    如何预防高度近视? 由于高度近视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因此减少遗传因素的影响是防治高度近视的关键,患者懂得这个道理后应注意优生优育,这也是为后代减少痛苦。 8.
    什么叫青光眼? 正常眼球是有一定压力的,当眼内压超过自己眼球所能耐受的最高水平时,造成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等一系列视功能损伤时叫青光眼。但随着医学的飞跃发展,青光眼的定义又有了新的概念。许多高眼压的人并不发展为青光眼,而某些眼压正常的人却可以进一步发展为视野逐渐缩小及视神经损害,所以不能单纯以眼压测定的平均值为青光眼诊断的标准,还应结合其他检查。 9.
    青光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青光眼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两大类。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一般存在解剖因素,如眼球小、眼轴短、远视、前房浅等,若情绪波动、在光线较暗的地方停留过久、长时间低头阅读等,就可能诱发青光眼,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大发作,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永久性失明。继发性青光眼多由于外伤、炎症、出血、肿瘤等,破坏了房角的结构,使房水排出受阻而导致眼压升高。总之,青光眼是由于眼内生成的水不能正常排出而引起的。 10.青光眼急性发作有哪些症状?    急性发作一般见于闭角性青光眼,为中年和老年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尤以 50~70岁居多,女性较男性多2~4倍,为双眼疾患,但常为一眼先发病。其症状有:眼睛胀痛,视力急剧下降及同侧偏头痛,甚至有恶心、呕吐、体温增高和脉搏加速等;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极浅、瞳孔变大、晶体混浊、眼压高、眼球坚硬如石。特别要注意的是,也有一些青光眼患者眼压很高,但却无任何症状,但其后果更为严重,有的患者已经失明了才被发现,此时治疗为时已晚。 11.正常眼压是多少?    正常人眼压在11~21mmHg范围内,但由于每个人视神经对眼压的耐受力不同,有些眼压虽高出正常值却不发生视神经及视野的损害,称为高眼压症,而不能成为青光眼;另一些人虽有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但眼压却在正常值范围内,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或低眼压性青光眼。因此,高眼压并不都是青光眼,而眼正常也不能排除青光眼。 12.当怀疑自己患青光眼时应做哪些检查?    当怀疑自己患青光眼时应立即到有条件的医院眼科做相关检查。基本检查包括:眼压、眼底检查、视野检查及房角镜检查,并根据上述结果做进一步检查。但有些患者症状及体症均不明显,早期不容易查出来,也不易立刻明确诊断。这部分人应在第一次检查后3个月或半年后再重新做一遍所有的检查,并与第一次进行对比,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 13.一只眼青光眼发作,另一只眼怎么办?    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为双眼疾患,但常为一眼先发病,双眼同时发病者较少,双眼发病相隔时间长短不定。凡一眼曾有急性发作,另眼虽无发作史,迟早都有发作的可能,称为急性闭角性青光眼临床前期,文献报道约有53%~68%会发生急性发作,因此当一眼急性发作时,另一只眼也应治疗,一般给予1%匹罗卡品1~2次/日。待急性发作眼手术恢复后,另一只眼可行激光虹膜切除或虹膜周边切除术。当一只眼手术时,另一只眼必须用缩瞳剂以防发作,对未曾发作的眼,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14.如何治疗青光眼?    青光眼的治疗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药物的应用可增加房水的排出量,或者降低眼内房水的产生量。大多数患者应用药物能安全地控制眼压数年。青光眼的药物治疗有许多不同的强度和组合。医生应用最少量的药物产生最好的治疗效果,而产生最少的副作用。患者每天严格按医嘱用药,对控制眼压是安全必要的。手术是另一种治疗青光眼的方法,包括激光手术和显微手术。 15.激光治疗青光眼的优缺点是什么?    优点:1.操作简单,快速,方便,患者痛苦小,门诊可进行。          2.手术量易控制,可重复多次激光治疗。          3.激光作用点精确,邻近组织损伤小。          4.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5.若激光手术失败,不影响再行滤过手术或其他手术治疗的效果。    缺点:1.不能用于所有类型的青光眼。          2.术后通常需要药物治疗。          3.远期效果不肯定。 16.青光眼什么时候手术最合适?    青光眼对眼部造成的任何组织损伤都是不可逆转的。一般来说,当眼压升高到足以引起视功能损害时,就应该开始降眼压治疗了,对于早期患者局部点眼药治疗是可以的,但对于闭角青光眼患者,在早期房角大部分开放,及早行虹膜周边切除或激光虹膜切开术,可获得良好达到效果。有些青光眼不易控制,或经常反复发作,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眼底视神经颜色变浅、杯/盘比例变大,视野缺损或眼底照相发现优视神经纤维层缺损等,说明药物已不能控制眼压,这是应该作手术的指征。也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发现青光眼时已不是早期,应尽快手术治疗。 17.青光眼术后视力能提高吗?    白内障手术是复明手术,术后立竿见影,视力马上提高,而青光眼手术却不是这样。施行任何青光眼手术的目的是维持现有的视功能,而不是提高视力。但有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视力明显下降,此时若及时手术,视力可提高。 18.青光眼可以双眼同时手术吗?    青光眼为双眼疾病,一经发现,就应在视功能尚未损害时尽快手术治疗。但术后易发生一些难以预测的并发症。因为同一人的双眼解剖生理及病理特点是相似的,所以术中或术后的并发症双眼极为相似,因此青光眼患者一定不能双眼同时手术,否则一旦发生问题,患者可能双目失明。一般先做病情较重的眼,或已到晚期的眼,以便观察术后出现的问题,在做第二只眼时可做好预防工作。 19.血压与青光眼有什么关系?    人的眼压与血压呈正比关系,当眼压升高时血压也随之升高。血压的高低直接影响眼球的血液供应。一般来说,收缩压相当于眼压的6.5~7倍,舒张压相当于眼压的3.5~4倍。因此正常血压可保持眼压的稳定,保护视功能。 20.怎样预防青光眼?    据1987年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青光眼为第四位致盲眼病,致盲率为8.8%,由于青光眼的发病为多种因素,如解剖因素、遗传因素、神经血管系统影响及环境因素等,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尽量避免青光眼的发展,是青光眼防治的关键。对于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应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做到:1.情绪稳定,不着急,不发脾气;2.保证睡眠,不熬夜;3.避免暗室工作,不在电影院看电影;4.少饮浓茶及咖啡;5.保证每日大便通畅。 21.怎样早期发现青光眼?    很多青光眼尤其是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无明显症状,很容易贻误病情而后悔终生,因此有以下情况者,应考虑到医院做青光眼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
    有青光眼家族史者,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应认真检查一次,必要时要做长期的定期观察。 2.
    出现青光眼常见的症状:眼胀痛、头痛、虹视、视力下降。 3.
    一只眼诊断为青光眼,另一只眼应高度警惕,尽早检查。 4.
    患有与青光眼有关的全身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低血压等;患有能引起继发青光眼的全身病,如妨碍眼部静脉回流的海绵窦栓塞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5.
    患有与青光眼有关的其他眼病,如高度近视=高度远视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外伤、白内障、炎症、眼部肿瘤等。 22.青光眼是否可以治愈?    一般来讲,青光眼是不能被治愈的,但能被控制。一旦确诊,就需要经常的、终生的护理。积极与医生配合,严格规律用药或/和手术治疗,从而保护视神经,保护视功能。但也有少数早期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经过正确治疗,从不再发作,达到治愈的目的。另外,一些继发性青光眼,只要将致病因素去除,眼压下降,青光眼便可控制。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眼压正常,在一定时间内,都应到医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3.当得知自己患青光眼后应注意什么?    当患者得知自己患青光眼后,有的认为自己没有症状,不用用药;有的仅在疼痛时用药,缓解后便自行停药;还有的焦虑、害怕、不知所措等等,这些对治疗都是不利的。患者既不能轻视自己的病情,也不必过度紧张。正确的做法是:第一,尽可能多地了解青光眼的知识,可以帮助患者处理治疗过程中的身体和情绪问题;第二,尽量避免青光眼诱发因素;第三,积极与医生配合,严格规律用药,未经医生允许,不能擅自改动治疗方案;第四,定期去医院复查;第五,当出现虹视、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时,立即到医院检查。 24.药物及手术治疗后眼睛不再胀痛,能否说明已经治愈?    有些患者通过药物及手术治疗后眼睛不再胀痛,认为青光眼已经治好了,便不再用药,也不去医院复查,这是很危险的。因为:第一,很多青光眼患者发病隐蔽,病情缓慢,即使眼压很高也无胀痛的感觉;第二,青光眼术后眼压升高时多数患者无疼痛的症状;第三,部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一段时间转为慢性期,对疼痛逐渐耐受而无任何症状。因此不能根据眼睛是否胀痛来判断病情的好坏。此外,青光眼是终生疾病,只能控制并延缓病情的发展,而无法做到治愈。即使药物或手术治疗使眼压正常,但由于体内外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眼压波动,若不经常复查或及时治疗,最终将对视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25.哪些原因可造成青光眼患者失明?    青光眼是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由于种种原因给患者带来失明的痛苦。常见原因如下:            

上一篇: 什么是沙眼

下一篇: 儿 童 盲